《影视声音设计与创作实践》专题讲座及学术交流会举办-金沙1005

发布时间:2016-09-22浏览次数:4936

秉持学科交叉、资源分享理念,2016510日,由教务处、作曲系主办的“影视声音设计与音乐创作专家讲坛(第8期)”在北楼418教室举办。著名电影声音设计师林临先生作了题为《影视声音设计与创作实践》的专题讲座,并进行学术交流会。讲坛由陈功老师主持。

林临先生是国家一级录音师、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声音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会长。至今创作电影四十余部,电视剧数百集。作品《黄土地》《大宅门》《大阅兵》《杨善洲》《柳如是》等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及国内外电影声音创作大奖。

专题讲座中,林老师从筹备期声音创作设计、拍摄期声音创作实践、后期声音创作构成三方面进行讲解。筹备期声音设计如同“配器”,须把语声、音响和音乐三要素做好构思布局,在与导演的交流和探讨中形成初步的“声音总谱”方案。拍摄阶段,根据多年实践经验总结的“同期录音五原则”,采用同期录音方式,达到声音与画面最天然的吻合度。此外,还须进行有特色的音响素材收录、有意境的环境音响收录、民间特色音乐与曲艺素材收录、空气声收录等。后期创作则须把握“甄别、布局、平衡、活性”四个方面。“甄别”指的是辩析同期声素材的质量是否符合艺术品质与技术指标的要求;“布局”则是根据拟定的声音构成为蓝本,以独到的创意想法,从声画结合角度,对声音三元素进行分配组合。以和作曲家舒楠在《杨善洲》中的合作为例,林老师指出音乐可以表达入心的情感、场面气氛的渲染,作曲与声音设计师之间需要坦诚交流,形成沟通的基础,由此产生信任,带来顺利的合作;“平衡”是指后期制作时对声音各元素进行音量、音色、节奏的平衡与声音三元素间的平衡。林老师认为,电影音乐在当今5.1制式下,也应混录成5.1;“活性”是指使用器件,运用技巧,对声音各元素与声场层次透视关系进行设计,模拟出与画面相匹配的声场与声像,构筑影视作品中的多层次故事表现空间。

研讨、思考、互动是大学课堂的重要环节。学术交流会上,林临老师一一回答了大家的问题。涉及舞台剧音响设计、电影与电视剧制作的异同、电影音乐理论观念、声音设计与录音技巧等。现场学术气氛热烈,又适逢“上海音乐学院开放周”,吸引了上海戏剧学院、北京电影学院、成都文理学院及相关影视音乐制作机构专业人员、市民朋友的聆听。

作为我院《声音设计(电影音乐音效设计)》课程的教学拓展单元,“讲坛”迄今已举办八期,对日常教学内容起到了有益的扩展延伸作用,学术品牌效应初步显现。

 

网站地图